01.前言
随着云计算、分布式、微服务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,现代IT系统架构已经从传统的单体结构演进到分布式和云原生架构。这种转变虽然带来了灵活性和扩展性的显著提升,但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IT运维的复杂性,尤其是在构建有效的可观测性系统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综上所述,大模型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,在应对现代IT系统可观测性挑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不仅能帮助克服现有技术障碍,还能推动企业向更加智能化的运维模式转型。大模型凭借多模态理解、代码生成、知识推理能力,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。
02.大模型在可观测领域的应用
借助嘉为蓝鲸底座LLMOps开发平台,企业能够快速对接异构大模型,并利用其提供的智能体开发框架,结合私域知识和观测流数据,实现智能化运维场景的快速扩展。
通过智能编排与FunctionCall集成调度一体化运维平台的原子模块(如调度中心、作业中心、资源中心、监控中心、流程中心、操作中心等),显著提升了可观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,优化了从故障检测到复盘的完整运维生命周期。企业不仅能够实现对复杂IT环境的高效管理,还能通过全流程的智能化支持,显著提升系统稳定性、缩短故障解决时间,并促进运维工作的持续优化与智能化升级。
1)事前:预防与准备
2)事中:分析与处置
3)事后:总结与优化
4)大模型智能化运维的关键支撑
03.场景说明
小鲸观测助手,是基于嘉为蓝鲸LLMOps平台,结合嘉为蓝鲸全栈智能观测中心,自主研发的一款基于大模型的观测平台辅助分析工具。
1)脚本插件自动编写
大模型可解析自然语言指令自动生成适配Prometheus格式的监控脚本、Exporter等插件,嘉为蓝鲸全栈智能观测中心无缝兼容Prometheus 插件生态,通过小鲸观测助手,可在服务器性能、数据库&中间件指标、API调用等多种场景自动编写插件快速实现指标获取。
2)日志正则提取规则编写
大模型通过学习既有正则编写规则,自动生成精准的正则表达式模板。无论是多变的日志格式,还是多层嵌套结构的数据字段,小鲸观测助手都能快速识别规律,实现“输入日志样本→输出解析规则”的自动化闭环。
3)系统数据自动查询
传统运维工程师面对系统异常时,还在反复切换监控平台、日志平台和SQL查询工具进行查询和分析,而大模型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数据交互方式,基于Function Call无缝连接系统数据,通过小鲸观测助手,实现自然语言聊天式快速获取系统数据,辅助异常分析。
4)日志划词智能解析
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日志划词智能解析,通过小鲸观测助手的语义理解与动态优化能力,实现日志数据的秒级解释说明与深度分析,助力企业高效挖掘数据价值。
5)告警智能知识推荐
基于内置运维知识库,可以根据告警事件内容结合知识库找出相关联的知识,并给与解决方案的推荐。同时可批量导入知识库文件,基于用户历史经验提供更丰富的解决方案;告警产生后智能匹配知识库里的解决方案。
6)告警划词智能解析
运维人员通常通过经验或查找资料来处理告警事件,效率低下且耗时。可以通过小鲸观测助手将问题直接抛给大模型,基于知识库和经验,直接提供优化解决方案。
7)告警根因智能分析
大模型技术通过融合多维算法引擎与全域关联数据,重构告警根因定位范式。基于Embed向量化、logreduce日志聚类、知识图谱拓扑推理等技术,大模型可快速解析海量告警间的潜在关联,结合时序预测与异常检测识别异常波动模式。同时,联动历史告警库、变更记录、处置经验等数据,构建跨系统因果分析。这种“算法穿透+数据穿透”双引擎,使系统能快速锁定根因,并推荐处置方案,实现根因分析从经验猜测迈向智能推演。
实现效果如下图:
8)告警处置智能引导
结合预测性对话流与大模型,小鲸观测助手能够实现对话智能引导,引导用户完成智能提单引导、智能故障处置引导等场景:根据故障排查的场景,预设引导性场景,智能机器人识别关键字以后进入引导场景,确保问题能够迅速被识别和解决。
实现效果如下图:
04.前景展望
通过上述可观测性与大模型结合的应用场景,已经充分展现了大模型在运维领域的巨大潜力。展望未来,大模型的作用将不再局限于作为观测的辅助工具,而是逐步迈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阶段。
在不久的将来,大模型有望实现自主分析和定位问题的能力,并能够直接参与甚至主导问题的解决过程。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实时分析,大模型还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,提前发现隐患并采取预防措施,从而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这种进化标志着可观测性从传统的“发现问题”向“快速处理问题”再到“主动预防问题”的全面蜕变。大模型的引入不仅提升了系统运维的效率和可靠性,还将推动整个可观测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——真正实现从事后响应到事前预防的质变,为企业构建更加稳定、高效、智能的IT环境奠定坚实基础。
申请演示